苏州启明心理-苏州最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预约

有任何心理方面咨询?

10秒填写表单预约

立即免费预约

已有【65】位客户预约成功

心理咨询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心理咨询实操技能班
沙盘游戏咨询师
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
心理咨询实操技能班
唐山性骚扰打人事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女权主义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053天前 | 94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唐山烧烤店多名男子围殴几个女生的事件在网络引发热议。


笔者去了解事件始末的过程中发现,评论区有不少人将关注引向女权主义,其中不乏“伪女权主义”,单纯的挑起性别对立,使得很多路人对女权产生了误解。


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其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


本文笔者将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


1

性别的社会建构理论


1949年,波伏娃出版了被誉为“女性主义圣经”的《第二性》。在这本书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便是“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是变成女性的”


波伏娃指出,女性从出生开始就在被父权制所训诫,最终成为了父权制中的“女性”。该思想与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理论不谋而合。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社会性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由社会创造的社会类别。

这一理论认为,并不存在关于性别差异的“事实”,因为在研究中永远无法将个体的性别和其因为性别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分离开来,而性别刻板印象可以建构、影响人的行为。


截然不同的女孩、男孩玩具反映了刻板印象,并影响着孩子们。


但其实,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与芝加哥医学学院曾对 3~8 岁男女儿童进行过类似的男孩玩具/女孩玩具偏好的实验,并统计了男孩和女孩与不同性别玩具的互动时间,研究结果发现男孩子们普遍且明显偏爱男孩玩具,而女孩在两类玩具选择上皆有涉猎,有很大比例的女孩也会喜欢所谓的男孩玩具。


这说明,我们不应该“规定”孩子的玩具类型,而是随孩子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玩具。

在女性成长的过程中,刻板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规范一直在影响个体的行为。读书期间,女生会因为身边“女孩子不擅长理科”的声音而选择文科;工作后会因为“女性不适合作为领导者”而放弃竞争。


由此可见,正如波伏娃所说,不仅女性是“变成”女性的,男性也是在社会的建构中 “变成”男性的。


2

物化-性客体化


在身体形象上,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一直处在美貌竞赛的巨大压力之下,即以男性的观点判断、批评女性的身体,只注重“外在”,而忽视“内在”的人格。

心理学家直接在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性客体化的概念。


性客体化通常指女性成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身体或身体部分的集合,会影响女性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使得女性化身为一个“观察者”来看待自己, 关注可观察到的身体属性, 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基于外表被观看和评价的客体。


生活中的性客体化无处不在,主要通过媒体、人际以及一些隐秘的环境表现出来。“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等都是生活中性客体化对女性的影响体现。女性也会内化这些观念产生自我性客体化,从而带来更低的身体满意度、低自尊、低幸福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相比于男性, 女性更容易成为性客体化的目标, 而女性的自我客体化会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健康, 导致进食障碍、抑郁和焦虑等,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有这方面的困扰,一定要及时积极地寻求帮助,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够让你摆脱困扰,正确认识自己。


3

拒绝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


除了主动提高我们自己的性别平等意识,以及在人际中主动包容或反驳偏见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行动来推动性别平等事业。

如转发一条关注妇女权益的推送,在遇到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为女性发声等……有学者认为,集体行动是推进性别平等的最重要的方法,必须要全体支持性别平等的人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


(积极转发此文,为女权主义正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圈里转发女性相关推送的似乎永远是同一拨人——你有没有看到过一篇让你心情澎湃的妇女权益相关文章,但是却在点“在看”或转发时犹豫了呢?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


污名化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为: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动态过程,它是将群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特征,成为在本质意义上与群体特征对应的指标物,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且不具污名的一方最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即“贴标签”。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们害怕被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

人们对女权主义者有一系列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权主义女性是愤怒的、仇恨男性的、固执的、自大的、没有幽默感的;同时也认为支持女权主义的男性是“娘”的、“gay里gay气”的。

这种偏见也导致了对女权主义的伤害。经历了相同性别歧视的女性,如果她是女权主义者,人们会更不容易相信她的指控,并更倾向于认为她是个“怨妇”。

因此,很多人虽然认同女权主义的基本原则(性别平等),但却不愿意给自己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然而,女权主义认同却是参与性别平等的集体行动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

所以,为女权主义正名十分重要。因为污名化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女权主义的认同,从而抑制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参与。

对于女权主义者而言,可以在传递思想时使用幽默的方法对其中的对抗性进行缓冲,主动打破他人的刻板印象。



而更重要的是那些认同性别平等、但是对女权主义身份却有所迟疑的非女权主义者,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女权主义身份的否认会抑制性别平等事业的进程,主动提高自己认知上的包容,抑制对女权主义的负面刻板印象。


最后,笔者想说,暴力无关性别,必须得到严惩。


电话:0512-65723873

手机:18013598256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南园北路118号天和大厦3A302

联系启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