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启明心理-苏州最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预约

有任何心理方面咨询?

10秒填写表单预约

立即免费预约

已有【65】位客户预约成功

心理困扰

Psychological Distress

心理困扰

电话:0512-65723873

手机:18013598256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南园北路118号天和大厦3A302

联系启明心理

连遭举报的网红博士和死盯她的“施暴者”|“网络举报达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624天前 | 109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年1月31日,李某在微博上发表的《我被网红女博士起诉全过程》视频中表示,

一个1000多万粉丝的“有背景”的女主播对她的账号进行了恶意举报,导致她的账号一个月发不了作品,

“当时我非常生气,我感觉我没有做错,我只是帮你纠正了一下你的古诗词的错误。”


听着“言之有理”,让人“义愤填膺”,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李某与她口中“有背景”的女主播在网络上撕扯不休,以至后来发展到向各个部门进行举报,引发一场从线上到线下的“网暴”纠缠。

这位据说“有背景”的女主播张女士其实是一位工科博士,

4年前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直播,完成自己对业余爱好的探索。

举报李某也是由于李某在其视频中对她进行诋毁,因此她的粉丝和家人朋友就向抖音官方举报了她的视频。

那么李某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盯着张女士呢?这实在是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由于不能发作品,李某称不想露脸,便开了一个多月的电台,“我每天都要去开一会电台,礼貌地表达我的愤怒。”

在讨论张女士助学贷款问题时,李某称张女士助学贷款没还,但花费100万买房、高消费、买衣服,从而上升到助学贷款制度问题,

提出质疑:“是不是你们当地在助学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上存在漏洞,这是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要把制度建设好,我们不是要说谁坏。”

另外还称在举报张女士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坚信她是一个“有背景”的人。


李某也曾公开分享自己实名举报的心态,称自己为“举报达人”,经常喜欢举报各行各业存在的问题。

“有人想说这是一种症状,那我想说‘是的,你说对了’,这也许属于轻微的强迫心理的一种。”

李某称,每当她看到有些地方不守法、不守规则的时候,她就希望用一己之力去对系统和规则进行完善,当她做完就会觉得对这个世界有了小小的贡献,

“这种事情我会成为一种习惯,不会觉得有负担。”

提及举报遇到的打击,李某说“经常受到打击就会成为一种家常便饭,你就会在斗争中学到作战经验”。

先不论这场网络斗争中谁对谁错,相信对李某这一系列奇葩的行为和言论到底是为什么,你也一定有所好奇吧:

其产生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PART

0

1

. 创伤置换

置换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没能向其对象直接表现,因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我们回顾其过往的经历,可能会发现,在那之前,TA个人或是家庭成员曾目睹甚至是亲身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形成了创伤经历,然而在当时,TA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这种压抑和愤怒也一直没有消失。

直到有一天,TA得到了发声的机会。就像上面新闻里的李某在网络上发布了质疑的言论,这样的言论并没有受到想象中的反对,反而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这让他得到了情绪的释放。

置换是一种攻击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它的本质是一种替代性满足。

当TA在迁怒他人的时候,TA置换的,是对强者的愤怒。

TA防御的,是对自己的无能。

TA控制不住而释放的,是情绪发泄所带来的兴奋。


PART

0

2. 偏执人格

从本质上看,偏执型人格是指个体习惯性地使用否认和投射的防御方式,将内部感受投射为外部威胁。而且,这种投射过程伴随有意识的狂妄自大。


简单来说就是“我不爱你,我恨你”和“我不恨你,是你恨我”的心态。

同时,偏执型人格经常热衷于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因为他们有与邪恶势力抗争的欲望,在这种追求过程中,挑战权威会给他们带来欲望的释放和快感。

上面李某的表现可能一部分原因也在此,她表示说是张某“恶意举报”,但其实是她自己恶意举报,也习惯将问题的矛头指向系统和制度层面。

心理咨询临床经验表明,偏执者大多在童年的时候,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比如反复体验压制和羞辱,这可能来源于家庭,也可能来源于学校。

家庭中极端严厉的批评、反复无常的惩罚、毫不留情的痛斥和难以取悦的家长有较大的可能造成偏执型人格,而学校里可能会出现同伴的羞辱、老师的斥责等,这同样会挫败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偏执型人格者具有先天的攻击性和易激惹性,面对这样的人,心理咨询师建议避免正面攻击性,保持一定的界限。


PART

0

3. 自恋人格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

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并且,常常依靠理想化和贬低这两种防御。

将自己理想化,用想象自己的完美来补偿自体的缺陷;对他人则极尽贬低,不愿意相信和承认他人的优秀。

我们再想想李某,她喜欢开着小电台,和三五粉丝一同“表达愤怒”,这中间有她想要获得别人认可的意图;

同时,她称自己为“举报达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凌驾在腐败制度上的人,也不肯承认张某是一个“真博士”,好像承认了别人的优秀,自己就输了。

自恋者的教养环境与评头论足的家庭氛围有关,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过度的表扬、称赞都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真实认知。

这也告诉了我们,为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完全是有害无益的。


PART

0

4. 公平认同

“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认同的对象会有很多种:

  • 幻想的英雄形象

  • 父母潜意识或者意识中的愿望

  • 理想形象,比如现实中的某个偶像

  • 攻击者,有人会对攻击自己的人产生认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是这一种

  • 受害者,对被自己伤害的人产生认同,从而获得救赎感

  • 丧失的客体,以弥补思念之情

新闻中的李某可能也有“认同”的原因,但“公平”形象究竟是哪一种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我想说,本文仅作为心理科普,不上升到个人,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新闻,将本文看作是模拟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