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启明心理-苏州最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预约

有任何心理方面咨询?

10秒填写表单预约

立即免费预约

已有【65】位客户预约成功

心理困扰

Psychological Distress

心理困扰

电话:0512-65723873

手机:18013598256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南园北路118号天和大厦3A302

联系启明心理

焦虑,你好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057天前 | 7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年初五那天,她把自己的手指咬破了。


当血丝渗出来的时候,她才感觉到些微的疼痛,同时发现自己又不知不觉陷入了焦虑中。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当她焦虑的时候,就会去拔头发、撕嘴唇的干皮、咬手指甲。


这让她很沮丧:我为啥又焦虑了呢?


她很快意识到,这个焦虑和假期即将结束、初七就要上班有关。


觉察到焦虑的来源,她陷入很深的自责,责怪自己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接受上班这件事情。


咨询中,很多来访者都会说到自己的节假日焦虑,具体表现在假期还未结束时,人就开始紧张,担忧假期结束后要面对的一系列事情,为此烦躁失眠、坐立不安,直接影响到休假的心情和状态。


一些不接受自己焦虑的人,会以焦虑对抗焦虑。


印象很深的一位来访者,去年初来做咨询,她的咨询目标是9月底之前必须开办个人工作室。


当她说出自己的目标,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我好奇地问她:为何一定要选择这个时间,这对你有什么意义吗?


她吞吞吐吐:我已经拖延了好几年,不能再拖下去了。


我问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拖延,她目光闪烁地说:可能我有些焦虑,也有些抑郁吧......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发现她不是有一些焦虑,有一些抑郁,而是非常焦虑、非常抑郁。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除了对她的了解,更基于她的躯体症状,咨询过程中,她一直在全身发抖,抖到停不下来。


第二次咨询时,她颤抖得更厉害了。


而且她明显地焦躁不安,好几次我都觉得她快要从沙发上弹跳起来。


我尝试引导她放松,她拼命摇头:没有用,放松不了的,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哎呀,你只需要告诉我,我怎么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我说:我们是第二次咨询,我现在不知道怎么才能达成你的目标。相比你未来的目标,我更关心你现在的状态。


她吃惊地望着我:你不知道?你都不知道,我怎么办?你是我见过的第六个咨询师了。我必须在9月份之前好起来。


我说:当你说到必须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她身体颤抖得更厉害了:没什么感受,我脑子很乱......


此后没多久,因为半夜惊恐发作,她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后来她向我坦承,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惊恐发作了,过去一年里,她已经发作过好几回了。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她不愿接受自己生病的现实,一直在执拗地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就是症状的不断加重与反弹。


当一个人习惯说“我必须,我绝对,我一定......”的时候,他(她)已经身处焦虑中了。


必须、绝对、一定,都是指向死能量的词汇。


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身心已经很虚弱了,意志力却无比顽强,还要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是很可怕的事情。


就像很多人喜欢在新年立flag,看似积极上进的表态,也可能成为潜在的焦虑。因为一旦做不到,就会被加倍挫败。


春节前的咨询中,一位来访者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


那个周末,她跟往常一样,不知该做些什么,整个人处在无所事事又满怀焦虑的状态中。她在家中踱步,突然想起我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她迅速做了一个决定,她决定过一个不一样的周末。


她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各种扔扔扔。


给家来一次断舍离,是她早就想做的事情,只是迟迟无法启动。


此前我们曾在咨询中探讨过,为何她总是无法开始行动。她自认是严重的焦虑阻碍了她,每当她有想收拾家的念头,那个焦虑的声音就会跳出来说:去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吧,比如去看书,去学习,去运动。


在做家务和更有价值的事情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但最后她什么都没有做,既没有收拾家,也没有去学习,去运动。她陷入了内心冲突和很深的焦虑中。


在一动也不能动的僵滞中,周末就这样一晃而过。


那个周末,她想起我的那句话,是我曾在咨询中说过的: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


她说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惊讶和不解,觉得老师的话似乎不那么正能量啊。


痛痛快快的断舍离,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


她说她终于理解了我那句话的意思。


这份快乐,正是她曾经认为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事情带来的。


一些来访者回想自己最初的咨询状态时,常常会提到一个变化,就是自己不像当初那么急促焦虑了,连带身体也能放松、语速也不那么快了。


在咨询过程中,我也经常观察到这些变化。


三个月前的一天,我和一位来访者正在视频咨询时,看到镜头里的她突然轻轻晃动了一下。紧接着,第二次晃动发生了。我马上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她在晃动,而是她所在的房子在摇晃。与此同时,她的表情告诉我,她也感受到了晃动。


那个当下,我的反应比她快:你的房子好象在晃,你看看发生了什么?


她的表情一瞬间有点慌,但立刻又平静了。


她淡定地对我说:不着急。我先感受一下,到底是房子在动,还是我的心在动。


说完这些话,正好我们的咨询时间也到了。


虽然咨询结束了,我依然有些挂念,因为真真切切感觉到她那边在摇晃。不知发生了什么,希望她平安无事。


过了一会儿,她发来短讯:王老师,江苏盐城市刚刚发生5.1级地震,我这里有震感。


确认她平安,我放下心来。


回想起我们的对话,我情不自禁笑起来。


那个对话,让我觉察到我和她的状态。


感受到房子摇晃的那个当下,我是有一些焦虑的,这个焦虑来自我自以为对她的了解,她是很容易焦虑的人。我的反应飞快,是有一个想要保护她的愿望,用焦虑去防御焦虑。相比我的反应,她的反应则淡定得多,所以她才会在瞬间的惊讶之后,说出充满禅意的话:到底是房子在动,还是我的心在动。


我意识到,她的内在已越来越稳。


事实上,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工作中,最常应对的就是情绪问题。


当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任何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


许多人害怕自己的焦虑,总是想方设法与之对抗。


焦虑是生活的常态,注定要贯穿我们的一生。


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找到和焦虑相处的方式。


那位咬破自己手指的来访者,跟我分享了她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


她说当她意识到自己又陷入到焦虑中时,想起了此前我们在咨询中谈论的内容。


她说:我想起您说过的话,您说情绪是一种表达,任何一种情绪出来都是可以的。情绪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变化,会流动,就像天上的云彩,那些云彩总是飘来飘去,变幻无穷。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情绪,允许它出来,不评判它,让它自然流动,也许它很快就会飘走。


那一天,她带着清晰的觉知经历了焦虑的整个过程。


她看着它来,又看着它走。


她接受了自己的焦虑,她也知道焦虑一定还会再来的。


她说如果再遇到它,她想对它说:焦虑,你好。


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每位来访者都具足智慧与勇气,咨询师只是陪伴他(她)找到真实自我的人。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我方将在24小时内撤销版面,联系电话:0512-65723873)转载已授权